本報記者 楊爍壁 張騰揚
2025年07月30日08:51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從河北省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政府,到受災最為嚴重的西溝村村部,有8公裡左右的距離。洪水中,3處橋梁嚴重垮塌,無法通行。7月29日,記者跟隨救援人員徒步10余裡,走進西溝村——這座尚未打通交通和通信的“孤島”,見証3處垮塌點上搶架起3座新的“橋”。
第一座橋,是新搭建的鋼鐵橋。
這處垮塌點距離鄉政府僅800米。橋這頭是鳴著笛的救護車輛,另一頭是亟待轉移的群眾。
“洪水急,救人更急。這是需要打通的第一座橋梁。”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黨員突擊隊隊員萇嘉豪指了指斷掉的橋,“重型機械化橋梁馬上就能運到。”
17時,載有重型機械化橋梁的運輸車駛來,一座鋼鐵橋由機械臂吊起,隨著一聲巨響,架在了斷橋之上。
路通了,能行人。
為了壓實這座鋼鐵橋,要在橋兩頭堆滿沙袋。每個沙袋,輕則70多斤,重則百余斤,戰士們佝僂著腰,全力搬運,汗水在下頜匯集、滴下。
鄉親們陸續轉移,井然有序。西溝村村民郝中福雙手抱拳:“謝謝!這座新橋,走起來真穩!”
第二座橋,是一根繩索。
這處垮塌點距離西溝村還有近6公裡,位於通往村部的必經之路,原本的橋斷了,暫時沒有條件再施工架橋。
一條繩索取代過去的橋梁,成了消防救援人員轉移傷員的通道。
雖在7月,洪水卻十分冰冷。消防救援人員一手握緊繩索,一手攥緊傷員的擔架,每挪動一步都十分艱難。
“顧不上那麼多,要抓緊把受傷群眾轉移出去。”上岸處,記者見到了剛剛卸下傷員的承德市森林草原消防中隊隊長徐博強。他喘著粗氣,用力磕了磕灌滿水的膠鞋。
“傷員都已經運出來了,現在村裡還有100多人,我們要回去把群眾都接出來。”徐博強說完,又握著繩索下了河。
第三座橋,離西溝村最近,是人“扛”起的橋。
在距離西溝村2.5公裡處,一支肩上扛著救援物資的隊伍走在灘涂上。20多名隊員一前一后,緊挨著過河。夕陽下,他們的身影就像一座橋。
這支隊伍是由灤平縣委組織的,灤平縣委副書記郝立國帶隊,成員來自各個縣直機關,大多是黨員。
“大家加把勁,還有1個小時就能到西溝村了。咱們抓緊過去,把物資送到。”郝立國給大家打氣。
不遠處的西溝村,縣委書記高浚力和第一批趕到西溝村的黨員干部,已和村民堅守了2天。
“加速把橋架好,幫助鄉親們早點轉移出來。”一路上,遇到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、消防救援人員、公安干警、基層干部,大家異口同聲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7月30日 04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